台灣維新,幸福台灣 (2007, 2008)

台灣維新,幸福台灣 (2007, 2008)

由於留日的背景,謝長廷2007年投入總統大選黨內初選時,訴求「台灣維新」,主張臺灣需要更徹底的改革,應該效法日本明治維新時的精神,以圖全面提升臺灣。《幸福台灣.幸福經濟》書中說:

維新,不是革命,也不是推翻既有一切,更不是閉門造車式的改革;而是一個政治領導者認知國家定位與世界的發展趨勢,對國家未來治理方針的自我反省與改革。」

「明治維新的成功,在於當時的政治菁英能夠捐棄成見,以國家為重,開創新局,這正是和解共生精神的展現。」

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進一步推出「幸福台灣、幸福經濟」政策。

經濟發展

謝長廷主張不單以平均國民所得或生產毛額這樣的數據來做衡量標準、不盲目追求工商業進步,而是考慮到人民的幸福感、生活品質與環境永續的「幸福經濟」。謝長廷認為經濟發展應是在一個等邊三角形的架構下均衡發展:一邊是社會公義,一邊是經濟發展,底邊則是環境永續,這就是「黃金三角」。並提出下列主要方案:

  • 以三中取代一中:照顧中南部、中低階層、中小企業
  • 充分就業
  • 青年有屋住
  • 幸福農業
  • 綠色財政改革:開徵能源稅、薪水階級減稅

國家規劃

謝長廷提出「六星計劃」,將所有縣市重組為六個行政區域,讓每個區域等於一個新加坡的規模,每個區域以具有競爭力的大都會為主軸,輻射性向區域內其他城市發展。並配合「中彰投七仙女計劃」與「東台灣領航計畫」,全面提升臺灣發展。

國際外交

鑒於外交與國際生存空間是臺灣人民共同期盼,也是臺灣安全戰略的一環,必須有完整的規劃與展望,有明確主軸,包括戰略性夥伴關係。同時,必須重視自己的國際承諾,共同承擔國際秩序責任。因此,臺灣國際外交發展要兼顧相對國雙方間的利益。做重大決定時,有必要告知相關國家,凡事都必須為朋友想,不能任意作為,造成朋友困擾。也必須堅持信守承諾,才能贏得朋友的敬重。

另一方面,臺灣應積極參與國際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活動,透過不同議題與國際聯結,包括結合民間資源與力量的全民外交,共同推動如人權、和平、婦女、全球暖化、減碳等環保議題。謝長廷主張將中興新村建立成「NGO世界中心」,提供本土非政府組織更多資源,也引進世界非政府組織進駐,讓臺灣能成為亞洲的非政府組織中心。

兩岸關係

處理兩岸關係首重臺灣內部的穩定共識,分崩離析的臺灣沒有能力去談判,而個別政黨或個人片面與中國大陸對談,也不會被臺灣內部接受。

臺灣內部共識確立後,兩岸應建立「時間的共識」與「程序的共識」。「時間的共識」就是雙方並不存在「立刻解決」的急迫需求。雙方當務之急,應該都是專注解決各別內部問題,所以可以更長的時間來化解歧異。「程序的共識」就是尋求未來解決方式的共識,簡單地說,一定要尊重臺灣全體人民的意願。我們要對人民有信心,因為隨著發展,雙方人民對互相的看法會改變。有共識的事情先做,沒有共識的事等有共識後再做。

結語

臺灣,一定要幸福!以冷靜與智慧,不憂不懼不亂的面對障礙,才能清楚看到問題,把損害降到最低。然後用愛與信任創造共生,臺灣,才會成為幸福臺灣。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