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領

綱領

 

臺灣是海洋國家,未來的國家一定要有海洋文化的特色,包容各種多元的文化以及世界不同的文明。簡單的說,臺灣的新文化,就是世界進步文化的本土化;本土化就是臺灣化,而世界進步的文化就是「共生」的文化。

EPSON scanner image

《謝長廷新文化教室》新書發表記者會。(1995)

第一個層次:共生

「共生」,是人類的終極價值,也是人類的永續發展之道,代表著「最高善」的意義,可以做為國家發展的新理想。就其內涵而言,可分別從內部與外部的意義來說明。其中內部的意義來自於宇宙的法則,核心價值就在於萬物一體(或稱:萬物同源);外部的意義則可從人類進化的歷史與文明的邏輯歸納而來,包含大同、博愛、人道、和平主義、民族……都屬於此範疇,而這也就是「政治」,分別可以從「共存」、「共榮」、「互賴」三個型態來理解。

第二個層次:台灣維新

所謂「維新」其內涵就在於「改變」,一種由內而外的蛻變,因此維新就是要從思想的啟蒙、文化的復興與價值觀的改變開始,在逐步向外擴散。所以「台灣維新」其實就是一個全民思想運動,核心理念在於如何把「臺灣存在的價值」落實到各個領域,然後引領更多人投入,追求更新、更好的發展,以破除舊的、錯誤的觀念,帶領社會向前走。故台灣維新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臺灣成為一個最進步最共生、能量最高、意識最高的地方,進一步能夠影響中國、華人地區和全世界。

要如何改變臺灣?首先必須要有力量,所以我們從事政治活動、從事組織運動,這一切的初衷就是來自於想要改變的訴求。對於改變,我們的切入點在於「文化」,我們認為,要改變一個事物必須得從思想開始,思想改變了事物才有可能改變。因為改變思想就等於改變觀念,觀念才能改變行為,才能改變所有習慣,而習慣就是文化。所以台灣維新與新文化思想的接軌就在於文化,一切都要從文化著手。

臺灣現在面臨的是一個信任迷失的非常時代,當前社會、文化存在過度的惡鬥、對立、互相不信任,造成人與人彼此冷漠、猜忌、懷疑,造成愛與信任的基礎正逐漸流失。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臺灣過去是處於威權體制下的社會,對民主人權很敏感也很重視,所以對任何人要去改革都不信任,我認為臺灣要建立的其實是愛與信任的文化和合作的習慣。社會有愛,分裂的個體才能結為整體;彼此信任,進步的公民意識才會產生;而合作就是一種共生。這種愛與信任的文化或共生的文化就是進步的文化,因此進步就是共生,就是愛與信任。當前臺灣常在爭辯的議題,例如世代正義、環境正義、住宅正義……,出發點其實都是對的,但這些議題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共生的觀念存在,就會變世代對立、貧富對立、藍綠對立、經濟與環保對立,所以這個層次必須要特別注意。

台灣維新是我們在政治上的總綱領,所以無論立委或者任何我們能夠影響的部門、伙伴,希望都能以台灣維新為大底去做思想與行動的準則。當然,兩岸的問題也適用相同的邏輯,因為人的行為是一貫的,因此共生也可以落實到兩岸。

第三個層次:四大優先

台灣維新、新的文化等層次,係屬於較為抽象的思想層面,在實際推動的實踐上,我們則是以「台灣命運共同體」和「四大優先」作為具體落實。台灣命運共同體就是建立彼此的連帶關係與共生關係,四大優先(台灣優先、文化優先、弱勢優先、環境優先)就是要具體實踐新的文化與臺灣命運共同體,讓社會從重視單一價值,轉而邁向重視整體均衡發展。這個層次主要是定位在議員的層次,希望在我們可以影響的議員周遭,去推動這個理念,讓大家具備有四大優先的觀念。

第四個層次:基層的實踐——四大優先的分項執行

第四個層次,就是要讓新文化的思想普及化、全民化,也就是四大優先的分項執行,讓一般的青年、支持者等基層民眾等皆能夠具體將這些理念實踐在各項議題上,也開放參與,讓人人都有事可做,例如:

  • 臺灣優先:主權議題、兩岸議題……
  • 文化優先:歷史議題、文資保存……
  • 弱勢優先:社會福利、分配正義……
  • 環境優先:生態保護、反核議題、永續發展……

新文化大綱

總而言之,生命的目的其實就是不斷的進化,特別是精神層面的進化,精神層面就是不只追求物質不只追求個人,具體落實就是「四大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