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18/12/14 新南向政策.台灣應更重視印度

作者: 高仁山(台灣經濟研究院南台灣專案辦公室主任)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任後,將施行20餘載的向東政策(Look East)轉型為更富野心的向東行動政策(Act East Policy),旨在強化與東協(ASEAN)及其他東亞國家的經貿與國防安全關係,進一步穩固其在印太(India-Pacific)地區的利益。台灣身為亞洲重要一員,同受印度重視。
 
台灣與印度間頻繁的互動交流始於90年代中期之後,今印度雖為新南向政策優先國家,然當前我政府傾大量目光於東協目標國,不經意便忽略印度的角色與位置。印度係國際社會難得對台友善積極的國家,新南向政策下,我國若不能充分利用過去已奠下的各項合作基礎,例如: 雙邊投資保障協定等11項合作備忘,對邁向政策目標此舉而言,實為捨近求遠之舉,相當可惜。
 
產業轉型以及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是台印追求永續發展的共同策略,更是彼此合作的契機。
 
印度方面,莫迪政府以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技能印度(Skill India)、創業印度(Startup India)等核心政策為產業升級轉型打基底,再以智慧城市(Smart Cities Mission)與公共建設等計畫,促進城市現代化與有利商業發展的環境,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與經濟永續成長。台灣方面,5+2產業創新計畫是我國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的戰略,目標是建設台灣成為數位國家、智慧島嶼,並實現節能減碳等綠色永續的願景。強調以人為本、雙向互惠的新南向政策,重視創新創業發展以及區域市場鏈結 (產業供應鏈重整),可說是5+2計畫內涵的延伸。雙方可進行合作之處,可從城市與產業角度粗略說明。
 
以城市合作層面來說, “港灣”、 “智慧”以及 “綠色”議題是雙邊交流的重點。台印主要城市,尤其是港灣城市,一方面扮演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另一方面卻因過度發展且承載大量人口,使得汙染、交通、工業安全等問題與日俱增。台灣與印度的大城多為港灣城市,面臨的困境多有類似,如何導入綠色概念,透過智慧科技並結合都市再生計畫解決相關結構性問題,使傳統及老舊的(工業)城市再次找到可支撐城市永續發展與創造就業的產業,如新形態的高階服務業,打造具幸福感的宜居城市,是現今城市為提升國際競爭力而努力的方向,台灣與印度亦是。
 
再以產業合作層面來說,台印合作可從數位科技與創新創業優先出發。數位科技掀起大量創新技術的應用,促成新型態事業與服務的產生。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設中小企業是產業升級轉型的種子,受台印相當重視。我國資訊科技結合大數據與數位內容的應用發展較印度早,印度尚於起步階段,相關政策與跨域結合的經驗,如政府E化、體感遊戲、文創、觀光、影視等領域,可與印度交流分享。
 
另值一提的是,公衛醫療領域例如病媒蚊防治與製藥等亦可成為台印城市與產業合作的重點議題。印度與台灣南部同為登革熱疫情好發之處,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疫苗研發、防疫與治療等工作,相關經驗與成效全球具領先地位。製藥方面,印度為全球重要藥品輸出國,專業人員豐富且具量產經驗,然其品質與智財權屢遭國際挑戰;台灣製藥具研發能力、品質與安全性高,且以專利布局先進國家市場漸展成效,惟面臨領域人才與製藥規模不足等問題使產業發展受制,無法創造規模經濟的效益。除上述所提之外,實際上,雙方在城市與產業供應鏈上的合作與互助尚有諸多空間值得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