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18/08/13 當中國的復興中華夢,碰上美國的再次偉大

作者: 郭致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所

領土主權爭議問題,是在國際法概念逐漸萌芽後,最常碰到的主權問題。而中國或許是最多領土爭議的國家之一,東有與日本爭執的釣魚台(島),南有與東南亞各國包括台灣在內的南海主權爭議,西有與印度的主權爭議問題,北有與俄羅斯的爭議問題;而南海由於有美方的利益考量,故因而不斷進行斡旋於中國於東南亞國家間,遂成為「四海連動」中,爆發戰爭可能僅次於台海的危機區域。

1982年海洋法通過之後,各國對於領海自我主張的企圖與決心更加強烈,大多主張200海浬經濟海域是有效範圍;然而由於200海浬之主張償付及各國鄰國之重疊海域,遂因而引發不少爭議,其中南海問題,自古以來即是兵家必爭之地,更因美國的加入顯得更加複雜。

現今國際法之規範,拘束力大多是侷限在有簽約國,而值得玩味卻也常被詬病的事實,乃是美國並未加入海洋國際公約卻要求他國遵守該公約之規定,因此在白宮發言人的記者回答上常會出現無法回答、甚至答非所問的窘境。

中國是海洋公約法之成員國,抑是南海主權聲索之國家,中國近年隨著經濟發展與全球影響力的擴增,軍事預算與GDP都來到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南海政策也從當初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習近平的寸土不讓,這段過程顯示出中國信心正快速地上升;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動作也日漸強勢,包括填土造島、軍事部屬、導彈放置等等,令周遭國家深感威脅,甚至出現越南排華暴動、菲律賓提南海仲裁之案例;東南亞各國都明白,論國力根本不是中國對手,除非後有美國撐腰否則根本是以卵擊石,東南亞國家跟中國也都在測試美國底線。

而當全球強權碰上區域強權會如何,即是值得關注之重點。在南海爭議問題上,會有零星摩擦,但要爆發衝突可能性相對極低,同樣在中美貿易戰上,中國也不會與美國硬碰硬,頂多是適當回擊,如透過外交部或是相關單位發表相關強硬措詞與部分竟令手段,但要主動出擊恐怕很困難。第一、美國仍是世界強權,中國現在仍是區域強權,根本無力對抗;第二、中國現階段的定位是要尋求經濟國家發展,建立國家自信,並在國際建立國際地位與威信;第三、中國內部仍有許多問題,如同許淑麗、朱雲漢等人所講的,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外銷與內需,內需充斥太多「鬼城」,房產可能會走向泡沫化,但也因為其本身基準規模夠大,遂可以自給自足,而在外銷上,面對美國川普祭出的301條款,勢必要尋求新市場,因而有了非洲開發計畫等與一帶一路等大戰略;內部的民族獨立問題,仍有待解決,特別是台灣問題更是棘手。

1958年奧斯基教授提出權力轉移,2000年塔門將其數據化;提出古巴飛彈危機策略模式的美國學者奧里森更有所謂「修息抵德陷阱」來比喻全球的新舊霸權之爭;然畢竟時空背景不同,武器殺傷力也不同以往,要發生一戰來改變相互關係也有很大困難,但可以確定的是中美競逐會繼續下去,但要發生戰爭機率真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